“高原红石榴+格桑花开”西藏农牧民妇女赴黔交往交流交融活动圆满结束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助力西藏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10月14日—20日,西藏自治区妇联组织农牧民妇女赴贵州开展“高原红石榴+格桑花开”交往交流交融活动,来自全区七地市及森布日易地搬迁点35名农牧民妇女代表参加。通过红色教育、文化互鉴、发展互促、姐妹牵手,推动藏黔妇女深度交融,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

活动期间,妇女代表们先后赴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阳明文化园、红飘带长征数字艺术馆、国家大数据(数智贵州)中心、肇兴侗寨、遵义会议会址、苟坝会议会址等地开展实地参观学习,通过沉浸式体验、互动交流、文化联谊等形式,深刻感受贵州红色文化、阳明文化、民族文化及大数据发展成就,进一步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在息烽集中营,遵义会址、苟坝会址,斑驳的墙壁与详实的史料让农牧民妇女们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牺牲奉献,沉浸式感悟革命先烈不屈意志与共产党人“不畏艰险、团结奋进”的长征精神,深刻体会“各民族命运与共”的历史必然,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自拉萨的欧珠旺姆动容地说:先烈们用生命守护国家,我们各民族姐妹更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守护好民族团结。

文化互鉴润心,共筑精神家园
在阳明园、民族团结博物馆,大家从“知行合一”的东方智慧到“多元一体”的中华文脉,深刻体悟传统文化与民族团结的时代价值;在肇兴侗寨,藏侗妇女同台展演刺绣、编织、侗歌、锅庄,以“技艺走亲”促“情感走心”,生动诠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深刻内涵,激发了大家的文化自信。“没想到贵州的民族文化这么有魅力,我们回去后也要把好经验学回去,助力家乡发展。”山南尼玛德吉感慨到。

在国家大数据(数智贵州)中心,大家近距离感受“数字中国”的澎湃动能,感受大数据产业发展成就,了解大数据在民族团结进步、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各个行业领域的应用实践,拓宽了视野,增强了发展信心。日喀则德庆说道:“回村后,我也要利用网络,把姐妹们做的奶渣、邦典拍成短视频,让草原味道翻山越岭,走出西藏。”

在与侗寨当地妇女座谈中,两地妇女围绕“民族团结一家亲、巾帼共筑中国梦”主题开展座谈交流,就民族文化传承、特色产业发展、家庭文明建设等话题畅所欲言,分享致富经验、互学优良家风,结下深厚友谊。大家一致认为,各民族妇女要主动成为民族团结的践行者、文化传承的推动者、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并互留联系方式,约定“常来常往,互帮互学”,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那曲央卓嘎兴奋讲道:“在与她们交谈那一刻,我深切感受到,各民族就是一家人。”
通过此次赴贵州交往交流交融活动,西藏农牧民妇女代表纷纷表示,此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是一次红色教育之旅,也是一次民族团结之旅,更是一次开阔视野、增进友谊之旅。今后将把此次活动的收获转化为“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书写美丽西藏新篇章”的实际行动,珍惜当下幸福生活,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信心,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让格桑花在雪域高原常开长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巾帼力量。

此次活动的举办,是自治区妇联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的生动实践,有效促进了西藏、贵州两地妇女在思想、文化、发展理念上的深度碰撞与融合,进一步增进了两地妇女群众的深度交流,搭建了各民族姐妹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友谊桥梁,为新时代西藏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