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 妇联在行动——自治区妇联主席江措拉姆赴山南 林芝 日喀则边境小康村调研
按照党中央、区党委关于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部署,落实“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结合自治区妇联主题教育专题调研方案,5月23日——6月2日,自治区妇联党组副书记、主席江措拉姆一行分别赴山南、林芝、日喀则3个市、7个县(区)、12个乡(镇)、13个村(居)、14个家庭,开展边境“妇女儿童之家”提质扩容工作调研。
调研组一行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走访、查阅资料、与妇女群众拉家常、听心声等多种形式,详细了解边境地区“妇女儿童之家”建设及作用发挥情况。江措拉姆同志就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与当地党委、政府交流沟通,希望继续重视与支持妇女儿童事业。
各边境村利用“妇女儿童之家”平台,积极开展政策法律宣传、矛盾纠纷调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技能培训及文体活动等,在组织妇女参与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乡村振兴等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山南市错那市麻麻门巴民族乡麻麻村广泛动员妇女群众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开展“甜茶馆里话党恩”“篝火晚会展新颜”活动,把党的政策理论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与优秀民族文化宣传相结合,把传统的宣传模式与新媒体网络直播相结合,通过“微”引领、“微”服务、“微”调解,有效发挥妇联组织引领服务联系职能,教育引领妇女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林芝市巴宜区百巴镇增巴村“巾帼梅郎措姆”综合便民服务园作为全村妇女发展创收的阵地,做到了有组织、有场地,可创业、可就业、促增收。园区提供藏餐饮食、售卖食品商品,提供响箭文娱等服务,选举产生餐馆会计、出纳,实现专人负责财务工作,妇女群众按周排班帮厨,每月营业额可达3万余元,做到了增巴村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增收,“挣钱”与“顾家”两不误。日喀则市定结县陈塘镇萨里村、比塘村、雪雄玛村、沃雪村整合资源建设“妇女儿童之家”,并采取一室多用、分时段运用的方式,发挥了“家”的最大效益。四个村通过“妇女儿童之家”发挥巾帼志愿服务队作用,组织妇女群众积极参与巡边守边、人居环境整治、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等。同时,利用各种节点,开展“边疆儿童心向党”“大手牵小手”“感恩母亲”等活动,倡导孝老爱亲、尊老爱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每到一处,江措拉姆都详细了解“妇女儿童之家”的作用发挥和“妇”字号基地、合作社运营情况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同时,也把党和政府对边境妇女儿童的关怀和嘱托传递给基层妇女群众。江措拉姆指出,总体来看,边境村(居)“妇女儿童之家”提质扩容基本做到了有场地、有制度、有活动,让妇女群众有“家”的温暖和依靠,但也不同程度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形式轻实效、重活动轻内容等问题。
江措拉姆强调,基层妇联组织要依托“妇女儿童之家”,组织妇女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及家庭以及妇联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锚定“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结合妇联“五大工程”“八项巾帼行动”,发挥“妇女儿童之家”作用,开展党的政策理论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美丽家园 幸福人家”创建、寻找表彰“最美”、技能培训等工作,带领妇女群众在守边固边、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教育引导妇女群众争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凝聚巾帼之力、贡献巾帼之智,展现巾帼风采。
江措拉姆要求,一是进一步推动“妇女儿童之家”建设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建议将“妇女儿童之家”建设管理、发挥作用、服务保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内容之中,坚持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切实发挥“妇女儿童之家”“微”引领、“微”服务、“微”调解作用。二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家”的优势,引导广大妇女群众在我区“四件大事”“四个创建”中担当作为、建功立业。三是完善创建工作思路,探索基层村(居)“妇女儿童之家”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美丽家园 幸福人家”等活动有效结合,整体推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载体,积极开展宣传宣讲、素质培训、文体活动等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喜闻乐见、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使妇女儿童在活动中参与、在参与中受益,在受益中发展,让“妇女儿童之家”真正成为丰富妇女儿童活动的重要场所,引领服务联系妇女的重要阵地,妇女儿童信赖的温暖之家。
调研期间,江措拉姆主席还看望慰问了边境村老党员、单亲母亲代表及区妇联驻日喀则市拉孜县曲下镇明吉村工作队员。